应急抢险救援中心三分公司酸压3队班组员工顶着严寒、冒着风雪,奋战在玛湖58井施工现场。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李剑龙 摄
今年年初,风城油田作业区员工正在修理出现故障的称重仪。新疆石油报记者 蒋剑 摄
吉庆油田作业区(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)上年冬季上产现场。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张昀 摄
1月14日,重油研发企业金龙2井区JLHW2008井正在开展小修作业,确保该井冬季正常平稳生产。 新疆石油报记者 张睿 摄
2023年12月11日大雪后,采油二厂一线员工正在对生产现场进行清扫和巡检工作。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刘奕汝 摄
2月12日,新疆油田百21采油作业区员工正在现场巡检作业。春节期间,新疆油田公司强化冬季生产运行模式,加大节日期间运行保障,日均开井2万余口,原油和天然气日产水平均超去年同期及计划水平。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
一季度,新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460万吨以上,原油日产水平保持在4万吨以上,实现稳稳的“开门红”,正以稳健的节奏引领“全年红”。
去冬破局而立,今春聚势而出。新疆油田成功跨过冬季产量“凹兜”这道坎,踏出一条相对平稳的产量运行曲线。油气生产“上春山”,冬季生产模式的持续完善功不可没。
“凹兜”体现在冬季生产运行曲线上,也隐匿在思想观念里。控“凹兜”,必须跳出思想的“凹兜”
冬稳历来是道坎,困难也是客观存在。新疆油田冬季漫长、气温较低,稠油系统没伴热流程,加之冬季措施增油难以实施,生产时率、原油产量下降幅度大,产量运行曲线呈现“凹兜”态势。
“凹兜”的存在,导致春季上产负重爬坡,先得“呼哧带喘”地还完冬季的欠产,才能踏上正常的上产步伐,真正留给春季上产的时间很短。
新疆油田人苦冬季油气产量“凹兜”久矣。“2023年春节长假后的第一周,陆梁油田作业区躺井占产就高达260吨/天,旬度躺井占平均产量的八分之一。”陆梁油田作业区总地质师程宏杰用“触目惊心”“心急如焚”,向记者描述他曾经面对的冬季产量“凹兜”状况和自己的心情。
冬稳难,不仅仅受困于修井季节性缺员、保障队伍不足,更受限于对“凹兜”的惯性思维——客观存在、主观默认,冬季产量就会下降、冬季无法作业、冬季就会冻堵井的观念根深蒂固。
另一方面,冬季干不了修井,客观上也受人员和设备不具备保温条件制约。特别是零下15摄氏度以上钻井修井防喷胶皮失效,干不了活儿,也是惯例。
新疆油田党委深入分析制约冬季稳产的影响因素,于2023年秋启动运行冬季生产模式,动员广大干部员工以超常决心、超常措施、超常努力,突破常规思维和运行常态的局限,开创冬季生产新局面。
当时,很多干部员工的第一反应是“不能干”,然后是思考后的“试试看”“努努力也能干”。彻底转变固有观念需要时间,但新疆油田人没给犹豫停留的时间,立即马不停蹄地备战冬稳。
推动思维破局的,除了公司党委高屋建瓴的战略引领、强力推进,还有干部员工对多年“凹兜”困局的“不能忍”。
“凹兜”带来春季工作量的严重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,令人担忧。新疆油田公司副总工程师、生产运行部经理李红伟和记者说,往年春节长假过后,措施工作量陡然加大,一个月内近300支修井队伍“呼啦啦”地蜂拥而上——这种“大兵团”突击抢产,不仅生产组织和调度难度加大,容易打乱仗,而且安全风险加大,基层安全监管压力增大,这心一直提到嗓子眼儿。
生产运行部与开发事业部、基建工程部、工程技术部联动带头学东部油田冬季生产运行经验,每次电话一打就是两三个小时。
入冬前生产组织的核心是保温。各油气生产单位从9月初就超前组织冬防保温工作,10月底完成全部工作量,提前为生产设施设备穿上“保暖衣”。
工程技术部带着承包商到大庆油田和辽河油田学习冬季保温经验,并付诸实施——承包商配备电加热背心和电加热鞋垫,解决作业人员的保温问题;给防喷器加伴热带和建保温车库,解决设备的保温问题。
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物资设备部提前介入,锁定资源,较往年提前两个月上报采购计划,为冬稳备足粮草。
一组数据对比鲜明:2023年2月初,整个新疆油田仅有62支小修队伍在作业;而2024年2月,则有183支小修队伍在保障生产,这是运行冬季生产模式带来的巨大变化——冬天也能干修井。
准东采油厂总地质师范杰坦言,他们最初压力挺大,认为保障条件不具备,修井干不了,其实就是观念没转过来。
按照新疆油田公司党委的部署,准东采油厂提早谋划,强方案、重基础、保“三率”,去年9月就把冬季稳产方案制定出来,不打折扣地抓落实。一季度,准东采油厂超产1000吨,实实在在尝到了冬季生产模式带来的甜头。
更为重要的是,基层员工对冬季生产模式从认识模糊到开始认可,相当于打通解放思想的最后一公里,让冬季生产模式从大脑中枢传递到神经末梢,上下同欲,贯通无阻。
产量跟员工队伍的士气息息相关。陆梁油田作业区2023年一季度超产200吨,员工的脸上一边写着“自豪”,另一边写着“自信”,他们感到一个冬天没白忙乎。玛东运行维护中心党支部书记王杰和记者说,去年陆梁油田作业区实现“油气双超”,员工获得感自豪感逐步提升,他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,鼓励大家今年更要好好干,队伍心气更高了,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强了。现在都是班组自主化管理,班长一招呼,马上有员工回应“哦了”。
认识上提升,手段上完善,行动上突破成为必然。从底气不足的“干不了”,到扬眉吐气的“干得好”,验证了“凹兜”可控、春山可望、未来可期。
冬季生产的痛点也是潜力点,关键是如何让减量变增量。控“凹兜”,必须拿出战术的真章
细看新疆油田冬季生产“作战图”,会发现时间轴向前延展了3个月,他们从秋季就开始张罗冬季生产的事儿。从过去“冬闲”到现在的“冬忙”,从过去用7个月保12个月,到现在用15个月保12个月,显而易见冬季生产模式最显著的特点——下好先手棋,打好主动仗。
新疆油田冬季生产痛点有三——天气温度低,系统回压高;季节性缺员,作业队伍不足;冬关及躺井增多,开井数下降。
辩证地看,痛点即潜力所在,攻坚所向,减量变增量的空间也大。新疆油田人以“科学、高效、安全、靠前”为原则,精准施策,聚力攻坚。
细品新疆油田冬季生产模式方案,可以用指导书、路线图和时间表来形容,何时干什么、怎么干,路径、方法十分清晰。
采油二厂第五采油作业区地质总监程媛和记者说,公司党委的战略指挥、排兵布阵很重要。方向明确、手段科学,基层单位才能打得准、打得好。在公司大的框架之下,各厂、作业区逐级有明确的目的性地细化工作量、时间节点,执行方案有的放矢、精准发力,并预判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哪一些问题,应对措施也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。
这份“指导书”强调基础工作,科学部署可操作性强,要求通过稀油精细注水,稠油优化注汽,做好冬防保温及降回压控制,确保“压力场、温度场、流动场”平衡。
冬季回压高是必然会发生的,是正常的减量,但把基础工作做好,控制好回压就会变成冬稳的潜力。入冬前,基层单位通过大数据摸清规律,找到冲线的最佳时机和最好位置,进行大排量冲线,把管线的“血脂”冲干净,这也是精准打击控减量。
“高效”是记者在新疆油田采访中,听到频率最高的词语。对于新疆油田各级管理者而言,高效,既是要求,也是措施,更是结果。
比如在高效组织运行上突出“抢投”,提高新井贡献率;突出“抢干”,加大措施工作量。对于基层来说,“抢”是动起来就有的希望,是东风来前的那个一定要做好的“万事俱备”。
去年秋季,采油二厂第五作业区通过优化流程,让一批跨年井提前开钻、提前投产、提前发力,把原本第二年夏季投产、秋季受益变成秋季投产、冬季受益,这部分产量就是实打实“填谷”的增量。程媛和记者说,按公司“措施节奏前移”的要求,去年入冬前,第五作业区抢干一批措施井,同时也提前做好一批井的井筒准备工作,一旦天气允许,马上开工,抢占一开春的时率。
能打胜仗,更需保障有力。这份“指导书”注重靠前准备——抓好修井队伍保障,抓好生产协调保障,提升系统效率。
季节性缺员,作业队伍不足,这样的一个问题多年难解。油气生产单位借鉴东部油田的作业经验,转变冬季低产躺井不修的理念,确保冬季双班作业需求下的连续性工作量。百口泉采油厂与承包商多次沟通、协商,优化调整疆内作业人员比例,春节后一周就到位30支修井队伍,抢占措施作业时率。他们建议并“盯紧”承包商利用秋季“窗口期”,对井下作业设备做维护保养并同步开展作业人员培训,为冬季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。
冬季作业效率大幅度的提高,传统冬季生产“扼制线”就变成了增储上产的“生命线”。目前,百口泉采油厂检泵作业控制在3.3天以内,转复抽作业控制在3.8天以内,躺井率控制在0.38%以内,开井率保持在86%以上。
令人欣喜的是,经过冬季生产的探索、磨合,多年默认的作业队伍冬季应急保驾,也将变成常态化的冬季生产保障。
生产运行部强化生产协调保障,靠前服务很扎实:完善指标跟踪机制,“以日保旬,以旬保月”,靠前欠产指标分析,确保踏线运行;建立周生产联合协调会机制,冬季生产期间共组织协调会16次,重点帮扶采油一厂、百口泉采油厂等生产运行中有一定的问题的单位,现场落实解决生产问题35项,为冬稳保驾护航。
这份“指导书”让基层控减量有抓手,抓增量有办法,抓安全有能力——风险研判能力、隐患治理能力、应急处置能力,这在冬季天然气保供中得到充分体现。
3月14日,储气库有限公司呼图壁储气库以安全运作127天、周期采气超计划4.7亿立方米的“成绩单”,交出了一份冬季保供的“温暖答卷”。完成大考的前提是积极备考,呼图壁储气库超前科学编制装置检修方案,提前对所有设备做“全科体检”,消除阀门内漏、放空管线项,科室联动开展生产停电应急处置、暴风雪应急处置等应急采气方案。日常管理中,采用“人工巡检+远程监控”“常规检查+关键部位”相结合的方式,有力地管控安全风险。
抓住问题背后的“主脉络”,就找到了困难疏解的“金钥匙”,难题在实践中逐一被破解。
冬季生产周期结束后惊喜地看到,按公司的部署,油气生产单位结合开发规律抓好增产措施的实施和作业时序的优化,抢占控“凹兜”的先机,冬季稳产能力持续提升,主干工作量指标实现“七个提升”,油藏开发管理指标实现“七个向好”。
冬稳,稳住了,春季上产起点高、冲劲足,也将带起夏季提速、秋季冲刺的从容节奏。
实践见真功,作风好不好,都会从工作效果上反映出来。控“凹兜”,必须干出严实的作风
石油工业部老领导曾说过,“作风好不好,都会从工作效果上反映出来,队伍有了好作风,就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,在各种斗争中拖不垮,打不烂。”
去年冬至过后,重油开发公司冬季生产运行进入“凛冬模式”。12月14日20时,采油作业五区肉孜麦麦提·巴克班两名员工接到大风降雪预警应急通知,立即奔赴井场,重点检查井口、输油管线保温、站区保温等参数,确保防冻防凝措施万无一失。凌晨1时,他们完成站内所有抽油机、输油泵和保温设施的巡检,用责任心诠释了“四个一个样”的光荣传统。
油田开发有规律性,研究问题有超前性,工作推进有创新性,记者从新疆油田干部员工身上看到了“时时放不下”的责任感和“我们面前无困难”的行动力。
自去年进入冬季生产模式以来,采气一厂每周由两名厂领导或技术专家,分别在克拉美丽气田、玛河气田带班驻守,对新区、盆5开展巡查,积极主动协调解决现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各类问题,督促责任部门主动服务基层,提升问题协调解决效率。
毫无疑问,领导在现场靠前指挥、靠前推进,问题分析决策快速到位,应急处置快速到位,领导离员工越近,员工工作越有劲。
采气一厂总地质师李波深有体会地说,岗位责任制落实是不是到位,工作效果是不一样的。过去单井管线反冲扫效果不好,每年有十几口井冻堵。去年入冬前严格落实责任,要求现场负责人加强监督检查,责任落实到位,只有3口井冻堵。
天然气生产单位几乎无一例外,冬季生产加大巡检力度,过去四小时一次巡检变成两小时一次的加密巡检,而重点工作一定有干部在现场监督。他们说,保供有我,有我必胜。
那些“体质”不大好的油井,到了冬季就很容易“躺平”。干部员工秋季到现场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查问题、找潜力,躺井还没等躺下就被扶起来,即使躺下也会尽早上措施,把它扶起来干活。
在跟多个采油(气)厂总地质师交流中,记者看出他们最强烈的感受是冬季生产模式强化了管理,从以前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。
基层油气生产单位辖区面积大、跨度大,关停井多。入冬前,他们对关停井进行地毯式摸查、排查,运用大数据优选潜力井。这是个细致活,有耐心,有恒心,水滴石穿,久久为功。
这个心,那个心,都是石油人金子般的责任心;这个功,那个功,都是石油人扎实的基本功。
如果说作风是战斗力的保证,生产组织“大运行”模式就是靠前服务传统作风的“数字版”。
生产运行部副经理向建波和记者说,去年下半年投入运行的生产指挥中心,越来越让“大运行”的靠前服务功能发挥出来。公司机关八九个部门人员在生产指挥大厅联合值班,基层有难题可以隔着屏幕当时协调,当天解决。特别是节日值班值守时,遇到突发状况,有关部门人员不用现从办公室或家里跑过来,在场迅速联动,大幅度的提升了为基层服务的效率。
作风更硬了,工作更实了,发展底气更足了。陆梁油田作业区在2022年提出的“战沙梁、挺脊梁、作栋梁”新时代陆梁精神,经过冬季生产模式的实践洗礼,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升华。陆梁油田作业区总地质师程宏杰自信地和记者说,他们强化思想引领,首先突破思想上的沙梁,战胜技术、管理、安全、经营的沙梁,攻坚克难,团结奋斗,坚定挺起“我为祖国献石油”使命担当的脊梁,向着“重上百万、再铸辉煌”核心目标砥砺前行,奋力打造现代化新型采油管理区的“陆梁样板”,争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国企栋梁。
更为重要的是,各级干部在冬稳实践中不仅转变了思想观念,磨砺了工作作风,更获得了成长。冬季生产模式给他们带来全新的看问题视角,对“是什么”“干什么”“怎么干”了然于胸,处理问题的能力极大的提升,带领员工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,将“凹兜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,冬季生产踏上良性循环的轨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