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在上海浦东的金鹤铭记得,30年前,家门口的小河可以游泳;渐渐地,游泳的人少了;接着,闷热的天,有时还能闻到河里散发的异味。
这是世界各地农村发展都会存在的“阵痛”。好在,随着上海中小河道改造的深入,这样的尴尬正在改变。
12月13日,澎湃新闻()记者随浦东新区河长办、浦东新区水务局,走访部分农村截污系统改造现场获悉,该区17万农户全部纳入农污整治工程,涉及部件154万个,财政总投资72亿元,以截住那些日积月累投向河道的“生态炸弹”。
69岁的金鹤铭家住浦东新区张江镇新丰村金家宅。12月的上海,阳光照在身上,格外暖和。金鹤铭在自家院子踱步:洗手间后面的空地,是化粪池的盖子,厨房后面的盖子,是隔油池。如果不是特意去找,非常容易就忽略了他们的存在。
“以前我们的污水,都是接根管子,直接排到门口的河里。当然知道不好,可是没有办法,没有地方排。时间久了,天热的时候,就能闻到河道的臭味。”金鹤铭说,前两个月,政府出钱请施工队进屋改造,现在,生活垃圾污水都统一流到村口的总管。加上之前改造,门口不到400米的沈家港,已经闻不到异味,还建起了小喷泉。
工程方张江城建中心副主任龚文良介绍,张江镇3500余户农户,全部做改造。改造的思路也很明确:厨房出水管后设置隔油井,废水经隔油井后排入户外污水收集管网。
澎湃新闻记者看到,每个化粪池,都有三个管道口。所有马桶污水,在这个1立方米的化粪池里层层过滤,除排管道外,农民还可以用其施肥。
新丰村委副书记周建云介绍,截污后,管道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的,纳入市政管道;较远的,就地处理污水达标后再排放。比如,新丰村因为离得远,村口现在正建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。
今年65岁的万志明,在这片土地住了65年。“以前污水都排水沟里,几乎每个月,都要通一通厨房管道。”万志明说,排的时间长了,水质好坏,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。比如,几十年前,井水打上来就喝,现在,井水只用来洗衣服,不喝了,因为怕地下水渗透。
浦东新区水务局介绍,自2016年启动水环境整治以来,经过全区的共同努力,至2017年年底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。但根据水质检测指标,仍有大量河道水质仍属于劣V类。经调查,新区农村污水治理仍存在大量的空白区,由于村内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并未建立,村民生活污废水直排河道,加之垃圾乱丢乱倒现象时有发生,村内河道由于长期作为纳污水体,河道污染、淤积甚至会出现富营养化迹象,极度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。
为此,浦东新区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污水治理攻坚战,总体目标是在上一轮村庄改造污水治理工作的基础上,进一步提升全区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和排放标准,至2019年底前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基本全覆盖,为改善河道水质作出贡献。
浦东新区河长办负责人、区水利处副处长高文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“这是一场攻坚战。”事实上两年前,整治工作就已启动。每户入户调查,“一户一档”,工程涉及改造民宅约13万幢,涉及农户约17万户,86万人。
高文安称,这一工程,政府一次性投入72亿元。所有截污管道等设施,涉及154万个部件,化粪池等设施上附308万个二维码,这是设备唯一的“身份证”,用于信息管理以及后期维护。